泉州的中秋节习俗 香港地区的花灯会与舞火龙
2024-04-10
元代中秋节的习俗
这些元代散曲中所透露的中秋习俗及其抒情格调与宋代是很接近的。
元代中秋时,人们也讲究品尝各种时令瓜果。元顺帝时熊梦祥编纂的《析津志》是一部记述大都(北京)风俗的志书,其中记载,中秋节时大都上市的果品有瓜果、香水梨、银丝枣、大小枣、栗、御黄子、频婆(苹果)、柰子、红果子、松子、榛子等。
元代皇宫内也隆重地过中秋节。蒙古族皇室每年四月份就离开大都到上都[4]避暑,过了中秋节才返回大都。在上都过中秋节,元代皇室内要举行洒马奶酒的祭典,皇族、百官在宫廷内举行大型聚会,尽情宴饮。据《析津志》记载,元顺帝时,皇帝每到中秋节都要到上都北城墙上的穆清阁举行宴会,观景赏乐。这是上都城内最高的建筑物,在此临风把酒,身边月色如水,轻歌曼舞,环珮叮当,如在九霄之上,故此时此景被誉为“天下第一胜景”。皇宫内还举行斗鹌鹑等活动,有元宫词为证:“金风苑树日光晨,内侍鹰坊出入频。遇着中秋时节近,剪绒花 斗鹌鹑。”留守大都的朝廷官员也举行宴饮等节庆活动,并“巡山”“巡仓”,准备物品,为皇室南返做准备。
饶有兴味的是,在元代,中秋习俗不仅被写入诗词,还被写入戏剧里,成为爱情故事的背景或情节要素。
吴昌龄的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写的是书生陈世英与桂花仙子在中秋之夜偶遇相恋的故事。在剧中,桂花仙子是来自月宫的仙女,是根据民间传说中的桂花女神创作出来的形象。桂花本是中秋节的节令物品。传说月宫之上的那团像是树的黑影就是桂树,民间有吴刚伐桂的传说,也有对桂花仙子的崇奉。可知这个故事就是在中秋节俗和传说的基础上改编来的。
该剧分为四折。第一折开场说到,中秋这天,洛阳陈太守的侄子陈世英要进京赶考,路过洛阳,来到陈家。晚上,按照中秋节俗,陈太守与侄子在后花园饮酒玩月。席散之后,陈世英独自面对大好月色,不禁生出寂寞伤感:
中秋节
你看金风淅淅,玉露泠泠,银河耿耿,皓月澄澄,
是好一派蟾光。着小生对此佳景,怎好便去就寝?
于是对月赋诗:
碧汉无云夜欲沉,天香桂子色阴阴。
素娥应悔偷灵药,独守瑶台一片心。
吟罢小诗,落寞之情仍难排遣,于是来到书房,燃起一炷香,饮酒弹琴。不想这琴声飞入天宫,正好解救了桂花仙子:当此八月十五良夜,正有两个男神对桂花仙子骚扰不休,张世英的瑶琴声感动了娄宿大仙,帮助桂花仙子排除了困扰。桂花仙子因此感念陈世英之恩,要下凡来报答陈世英。她在封姨(风神)和桃花仙子的陪伴下,来到陈太守家。桂花仙子到书房与陈世英相会,二人饮酒叙谈,情投意合,相处甚欢。天亮时分,桂花仙子告辞,约定明年八月十五再来相会。陈世英表示将放弃功名,在这里等待来年中秋之夜再次欢会。第二折开场交代,陈世英自打那晚与桂花仙子在书房中共饮了几杯酒之后,一直卧病不起。到了第二年中秋之夜,陈世英挣扎着来到后花园,以赴那往年之约。但是桂花仙子没有出现。陈家为陈世英请来大夫,并不能医治他的相思病。第三折写张天师来到陈家,为陈世英驱妖治病。张天师做法场、念咒语,先后用法术拘来荷花仙、菊花仙、梅花仙、桃花仙、封姨、雪神盘问,最后勾来桂花仙子。张天师将这风花雪诸神发送到西池长眉仙那里审问定罪。第四折写长眉仙在谴责众仙妄动凡心,导致陈生得病、罪犯天条之后,将众仙从宽发落,让她们各归其位,判桂花仙子仍回月宫伴玉兔将功折罪,也医好了陈生的病。
这出戏可以看作是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发生于中秋节赏月之时,而且他的意中人的形象竟也来自中秋节俗:桂花仙子。其实整个故事框架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中秋之夜一个书生的风花雪月的故事。其中出现的封姨、花仙、雪神,再加上月色,正好组成“风花雪月”。
还有一些杂剧如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无名氏的《云窗梦》也是以中秋节为背景的爱情故事。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元代中秋节的习俗,元代如何过中秋节”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元代中秋节的习俗 元代如何过中秋节相关文章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