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的户外晚会与博饼习俗 古代台湾地区中秋怎么过
2024-04-10
泉州等地的晚会习俗:放孔明灯、“抛帕招亲”、荡秋千、游月娘、烧瓦塔
福建省泉州市过中秋节很热闹。临近中秋,妇女们忙着准备节令食品:买月饼、煮甘薯或芋头。中秋节这天,每家都要蒸一锅甘薯芋头。孩子们到处捡砖头瓦片造瓦塔,在小塔内放上柴草,晚上点燃,有的还往上撒盐巴,烧得噼啪作响。公园里举办中秋游园晚会,有猜灯谜、花灯展、放孔明灯、博状元饼等活动。孔明灯是利用热气上升的原理而造。一般用薄而韧的纸如白宣纸围成上部密封的灯罩,下面开小口,中间悬挂小煤油灯,也有的是在中间的横杆上缠上浸满油脂的破布或棉絮。点着灯以后,热气升腾,孔明灯就冉冉升空,孩子在下面追逐,既好玩又好看。
福建南平、尤溪一带有中秋节“抛帕招亲”的习俗。这天,在广场上搭好彩台,布置月宫、玉兔、桂树等景观。晚上,姑娘们穿着古装扮成嫦娥,在台上歌舞,并把绣花的手帕抛向周围的观众。如果拾到的手帕与姑娘手中留的花色相同,可上台领奖。如果拾到花色相同手帕的人是未婚 的小伙子,他又看上这位姑娘,就把手帕还给她以表爱意;如果姑娘看中他,就摘下戒指送给他。
潮州的中秋节有很丰富的节庆活动,月圆之夜举行荡秋千、游月娘(当地俗称月亮为“月娘”)、烧瓦塔、燃烟堆等活动。
荡秋千活动在空旷的草地上进行。搭起差不多两层楼高的秋千架,架子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绳子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带。月亮升起时,少男少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来到草地上,小伙子们开始竞赛着荡秋千。传说月亮上吴刚砍伐的桂树会掉落下枝叶来,荡秋千最高的人会抢先得到,谁得到就会长生不老。当地习俗,女子这夜不能荡秋千,只能在一边观看。不过她们在现场也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小伙子们荡秋千主要是给姑娘们看的,要靠自己的表现赢得姑娘的青睐。姑娘一边看,一边选择自己的意中人。所以月下荡秋千也是一种择偶活动。
游月娘就是孩子们打着月娘灯在外面游玩。大人们用竹条扎成脚盆大小的骨架,再用毛边纸糊成满月的形状。晚上,孩子们在这“月娘”的里面点上蜡烛,扛在肩上,在街巷里游走,看起来,就像一个个月娘下凡飘动。
烧瓦塔,就是有些地方所说的燃宝塔灯。从早晨开始,孩子们就到处捡拾瓦片、砖头,集中到大人指定的晒谷场上,由大人把这些砖头、瓦片砌成空心“宝塔”。一般塔高一丈多,粗得一人不能合抱,下面留出塔门。然后把各家送来的柴草、树叶等填进去。晚上月亮升起时,就在塔门处点燃,塔顶冒出火苗。人们还往塔里撒盐,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一会儿,火光大起来,升上空中,照亮整个晒谷场。孩子们围着瓦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则聚在一起吃糕饼、喝茶、聊天到深夜,最后瓦塔烧得通体红亮如同一座金塔。
烧瓦塔是南方较为常见的中秋节俗。如在江西,这一习俗称为“烧瓦子灯”。据《中华全国风俗志》,在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花灯会
香港地区的花灯会与舞火龙
香港地区民众过中秋有很热闹的户外活动。人们到公园、海滩、度假村赏月、观灯、游逛、看表演。其中灯俗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晚全城到处有花灯。人们吃完晚饭、品尝过月饼之后,喜欢提着灯笼出来赏月,或者在月光下欣赏绚丽多姿的花灯会。各区都有彩灯会,老老少少手提秋灯,来灯会赛灯观灯。各大公园如维多利亚公园、九龙公园、沙田公园等都有大型的灯会,花灯造型有嫦娥奔月、月兔捣药等,非常好看。维多利亚公园是最大的公园,每年中秋来这里游览的人数都超过十万人。除了公共场合的大型灯会,在家庭里还有“竖中秋”活动。“竖中秋”就是把彩灯竖起来庆中秋的意思。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用竹纸扎成兔崽灯、阳桃灯等,先横挂在短竿上,再将短竿拴在长竿上,把长竿树起来,就成了一棵结满灯的果实的“灯树”,点燃树上的所有小灯,高举起来,在夜里耀眼夺目。孩子们还互相比赛,看谁扎得灯多、灯花漂亮,比谁举得高。还有放天灯的。这种灯用白色宣纸糊制,扎成球体,里面有两根铁丝构成十字形,十字的交叉点固定着燃料。点火生出热气,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灯球送上夜空。天灯的造型很像一顶孔明帽,又称“孔明灯”。大大小小的天灯在月夜漂浮,孩子们在灯下追逐着,为中秋之夜带来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在香港地区,中秋的一个盛大活动是舞火龙。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日开始,连续三个晚上在香港岛的大坑举行舞火龙的大型表演,许多民众都到这里来观赏。其规模的盛大从参加表演的人数上可见一斑:轮番上阵的舞龙者达三万多人。组织者有总教练、教练、总指挥、指挥等,还设有安全组。八月十四的舞火龙又习惯称为“迎月”。 所舞的龙有金龙,银龙和纱龙等多种,火龙一般全长七十多米,三十二节。龙身过去是由稻草扎成,现在改为珍珠草。龙头以屈曲的藤条为骨架,以锯齿的铁片为龙牙,以手电筒做眼睛,以漆红的木片为舌头。舞龙开始后,一个人高举着作为戏龙珠的沙田柚走在前头,龙的全身都插上香火,舞动时火光闪烁,在夜空中星星点点,煞是好看。从前过完节就将火龙抛下铜锣湾避风塘的海水,表示“龙归沧海”。但是这样做会污染海水,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不再将龙身扔入水中,就在深夜用货车把龙身送到焚化炉里,送它们上天,这也有一个好听的说法——“飞龙在天”。
关于舞火龙的习俗,在大坑一带居民中还流传一个传说:1880年中秋节前一个晚上,大坑村刮起了台风,一条大蟒蛇乘风侵入村内,见家畜就吃,村民合伙把蟒蛇打死了。台风过后,蟒蛇的死尸奇怪地不见了。过了一阵,村里流行瘟疫,不少人病死了。一个道士说,那条蟒蛇是龙王之子,这是龙王在惩罚人们。后来又有一个老汉声称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神灵告诉他:水火不合,海龙王最怕火龙,中秋节连续三晚舞火龙 就能消除瘟疫。村民照办,果然人们的病很快好了,从此大坑一带就有了中秋节舞火龙的习俗。当然,这是当地居民对舞火龙的趣味性解释,并不是科学的说法。故事里的情节都是在过去落后的社会环境里,掌握科学知识很少的人们编造的,不能信以为真。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泉州的中秋节习俗,香港地区的花灯会与舞火龙”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泉州的中秋节习俗 香港地区的花灯会与舞火龙相关文章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