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古书上的“黄肠题凑”是什么(黄肠题凑)

古书上的“黄肠题凑”是什么(黄肠题凑)

发布时间:2024-08-07 11:00:20 阅读:451

  黄肠题凑是一种墓葬形式黄肠题凑。

古书上的“黄肠题凑”是什么?(黄肠题凑)

  黄肠和题凑,要分开解释。“黄肠”强调的是材料和颜色,也就是黄心的柏木;“题凑”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合起来解释,“黄肠题凑”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致累而成的厚木墙。这种葬制起源于何时尚有争议,但在西汉盛极一时,已是公认的事实。

  过去说棺椁,其实棺是棺,椁是椁。椁是棺木外头那一层,套着棺木的叫椁。墓有墓室,墓室装着椁室,椁室装着椁材,椁材装着内棺,一层套一层。

  一般情况下,黄肠题凑墓室就像是一个地下的大套房,有专门的墓道,有大门、客厅、卧室和厢房。

  黄肠题凑方式的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眷属,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这种形式,在秦汉时期居多,全部用于井深型墓葬。至于开扩式墓葬,则不用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方式,柏木加上药物,可以防腐防虫,比较坚固,能有效的防止陵墓损坏,防止盗墓。纯“黄肠题凑”形式的墓葬虽然没有盛行太久,但是它却算是墓葬安置的基础结构的代表之一。

  问题在于,“黄肠题凑”的形式看起来或许不起眼,但实质上它属于比较奢华的。可以说,它最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人看不见的地方,后人没有那么奢华,只是填沙子石灰等来代替实木。

  另外,后人修墓,也有“显摆”心理,即使要防止盗墓,但还是想把一些奢华之处展示出来。“黄肠题凑”的形式还不能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

  由于井深型墓葬作为墓葬的基础形式之一,一直在被沿用,所以,接近此类型的墓葬到近代仍然存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概要数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合葬墓。

  汉代所谓的”黄肠题凑“是什么?在电视剧或纪录片中,经常能听到黄肠题凑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黄肠题凑呢?纠正一下,题主问的汉代黄肠题凑是什么不准确,黄肠题凑兴盛于汉代,但是在汉代之前就有了。

古书上的“黄肠题凑”是什么?(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又名石材题凑、题凑石墙,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起源于周秦,兴盛于西汉,是帝王、后妃和诸侯贵族的一种特殊丧葬制度,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在传统土法葬式中等级最高。

古书上的“黄肠题凑”是什么?(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葬制乃厚葬之风所催动,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大型砖石墓的兴起,而趋于消弭。黄肠题凑墓葬重要的代表就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指挥村的秦公一号大墓、扬州的高邮天山汉墓和北京大葆台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以上三者最为宏大。

古书上的“黄肠题凑”是什么?(黄肠题凑)

  题凑葬法作为一种葬具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见诸许多文献记载。如《史记·滑稽列传》记楚人优孟说楚庄王: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撑,梗枫豫章为题凑,以葬王之爱马,并说这是人君之礼。黄肠题凑一词最早正式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三国时魏人苏林在注释《汉书·霍光传》中解释该词时说: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即就是黄肠是指墓葬的材料和颜色(柏木黄心), 题凑是指墓葬的形式和结构(木头皆内向)。

古书上的“黄肠题凑”是什么?(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不仅是一种礼制和等级体现,而且选材也是优良的黄心柏木,题凑这种结构更是极为科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封土对棺椁的压力问题。柏木的长度和横断面积之大小不是区别墓主身份地位之尊卑的主要标志,用以体现尊卑关系的,当是用材总量和堆砌层次之多寡。据古代典籍《皇览》中记载:符节令宋元上言,臣闻秦昭王与吕不韦好书,皆以书葬。王至尊,不韦久贵,家皆以黄肠题凑,处地高燥不坏。根据汉代礼制,事死如事生,黄肠题凑葬制是汉代帝王、后和诸侯贵族的一种特殊丧葬制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这种葬式。

  黄肠题凑这种高规格葬制的出现是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和反映,有着一种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政治考虑。周正义在《大葆台西汉墓及刘建其人》一文中曾认为黄肠题凑葬制是一种汉代统治者“霸王道杂之”的表现。黄肠题凑葬制的出现到兴盛,除了前期是诸侯心系“春秋天子之制”外,后期可以说很大程度是受这种政治策略的影响。

  黄肠题凑墓葬现已在考古工作中被视为汉代诸侯王墓的特征之一,是考古断代的重要依据。黄肠题凑葬制在北方比较罕见,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目前已发掘的考古界认为是“黄肠题凑”葬制的墓葬有 14余座。例如长沙象鼻嘴1号墓、燕王旦和华容夫人合葬的北京大葆台1号墓等都使用了黄肠题凑。1979年发掘于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其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礼仪的葬礼“黄肠题凑”,并出土金缕玉衣残片。初步考证墓主人系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墓。到了东汉之后黄肠题凑葬制消失的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东汉生产力提高,垦田日广,但由于伐木而树谷,再加之修建宫室、桥梁,制造车船以及营建陵墓等的砍伐,木材大量减少,特别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已明显地感到了木材的匾乏。而且,营造一具黄肠题凑耗费木材极多,如北京大葆台一号墓中的“黄肠题凑”木多达一万五千八百八十根,耗费之巨,可见一斑;

  第二,西汉中期以后砖室墓和石室墓的兴起,木椁墓这种汉代墓葬的主流形式逐渐被取代。这些对最高统治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层贵族也开始倾向于石质的崖洞墓或石室墓。以此,黄肠题凑葬制开始式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古书上的“黄肠题凑”是什么(黄肠题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