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紧急抢救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药物抢救流程)

紧急抢救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药物抢救流程)

发布时间:2024-02-02 02:10:16 阅读:711

头部向后倾斜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一旦病人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用锤子或咳嗽进行心脏复律。锤击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锤击1 至2 次后,有些患者可立即复律。如果患者尚未失去意识,仍处于清醒状态,可要求患者用力咳嗽,以增加胸内压。同时注意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救援人员可以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额头上,用力按压,使患者的头部向后倾斜。另一只手支撑患者下巴,使头颈部伸展,保持下颌尖和耳垂与地平面垂直,以疏通呼吸道。

重复人工呼吸

如果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最好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靠近病人的嘴唇,用力、深、快、反复地吹气,每分钟16至20次。

挤压心脏以恢复血液循环

以剑突为定位标记,将食指和中指水平放置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中心是受压区。施救者将一只手的脚后跟放在受压部位,另一只手放在前一只手的手背上垂直用力按压,每分钟80至100次。压迫要平稳、均匀、有规律,切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肋骨、胸骨骨折。

及时应用抢救药物

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溴化苄、硫酸镁、普鲁卡因酰胺、碳酸氢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使用。

心电监护必不可少

心电监护仪的监测应贯穿整个抢救过程。即使复苏成功,也应继续监测。应将患者送往重症监护室并持续监测至少48 至72 小时。

快速正确治疗“心室颤动”

窦心率的快速恢复是成功复苏的关键步骤。一旦心电监测发现心室颤动或持续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进行200焦耳能量的直流电除颤。

血气、尿量动态观察

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动态观察生命体征、血尿常规、水、电、酸碱、各种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等数据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救治方案。

减少新陈代谢以降低体温

心脏骤停后脑组织急性缺氧,必然导致脑缺氧损伤,甚至脑水肿。此时应主动降温,可降低颅内压和大脑代谢,提高大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冷却应尽早进行,并以头部冷却为主。一般以降低温度至32为宜。可采用冰帽、冰袋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可添加冬眠药物。

集中治疗以纠正异常

心脏复苏成功后,依然不能放松。应进一步加强,包括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功能,防止再次心脏骤停,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

保护大脑和肾脏,防止猝死

心、脑、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脑复苏是心脏复苏最终成败的关键。尽管有些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但最终会因不可逆的脑损伤而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因此,抢救措施除降温外,还包括脱水剂甘露醇的应用、高压氧治疗、惊厥的防治(常静脉注射地西泮)等。

保护肾脏,应注意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尿量,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应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多粘菌素。等待。一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可采用大剂量呋塞米、小剂量多巴胺、透析治疗等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证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优于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预防心源性猝死开辟了新途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紧急抢救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药物抢救流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