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不食一个月可以瘦多少斤
2023-11-03
当讨论下一个可能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大家或许略知一二,有人问2017年增设的国家级新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希望大家会喜欢。
现在是19个国家级新区。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级新区成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改革的新区。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区成立、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成立,2016年2月长春新区成立,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成立。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共有19个。
此外,还有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等地区在申报中。
拓展资料:
成立背景
国家级新区这项工作始于1992年,当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
此后,设立工作停止了16年。
2010年再次启动,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等陆续成立。
至2017年底,中国至少还有9个城市新区已经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新区,分别是: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乌鲁木齐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以及唐山曹妃甸新区、杭州大江东产业聚集区等。
设立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战略,是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对特定区域的发展做出重新定位,在进一步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该区域的潜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同构和产能过剩困局,进而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现在的观察,对于相当一部分国家级新区来说,在其建设过程中将遇到的一个较大难题,是产城如何融合。
产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二者的互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发展实践来看,如果产业化超前于城镇化,会因城镇配套设施缺乏,出现住房短缺、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反之,则会由于城镇化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出现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收入差距扩大和经济萧条等问题。
如果说在早期工业化阶段,出现的主要矛盾是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化,而在产能全面过剩、产业升级缓慢的背景下,将会出现产业化滞后于城镇化的问题。
截止至2022年12月,中国有19个国家级新区,具体如下: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河北雄安新区。
国家级新区的意义
国家级新区主要是行政区划调整的一种措施,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并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新区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是一个市内的某一个区域。
“国家级新区”的布局更多的会考虑怎么样通过新区的建设带动区域的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的增长极,改变整个区域的发展态势,有辐射效应。
比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对长三角、东南沿海及沿江的经济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重庆的两江新区,对重庆整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目前,至少有10座城市提出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分别是济南、青岛、长沙、厦门、杭州、南京、沈阳、南昌、昆明、合肥等。其中,既有万亿GDP城市,也有弱二线城市,到底谁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较大?
国家中心城市争夺战再起。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高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要把昆明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
此前的5月16日,青岛市长孟凡利在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提出,2020年要“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从去年开始,新型城镇化均衡发展的思路已发生转变,更加强调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和承载力。”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看来,作为中心城市的中心,“国家中心城市”这顶帽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心城市在新型城镇化中作用的表述也有了细微变化,从2019年的“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变为今年的“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
其他意欲入围的城市也在暗暗发力,杭州和长沙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设想。-视觉中国
10城竞争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继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后的又一城市桂冠。这一概念自2005年提出后,从2010年到2018年,国家先后批复了9大国家中心城市,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到底花落谁家?山东省内的双子星城市争先恐后,2017、2018年青岛高调宣布申报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在2019年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公开招标,2020年1月甚至还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2020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过,在今年的青济地方两会上,表态又发生了转变。沉寂一年后,5月16日发布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赫然写入其中。而几乎同步发布的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定位变成“立足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去年出现的国家中心城市字眼未再出现。
形势同样变得明朗的还有辽宁省内大连和沈阳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辽宁省政府印发了《2020年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第57条就是“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而给大连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其他意欲入围的城市也在暗暗发力,杭州和长沙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设想。
为高质量编制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今年3月,杭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杨明聪曾到市交通局开展专题对接。会上强调,要充分考虑杭州城市定位和对外交通出行需求,“提前预留与国家中心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和省内主要城市的综合交通廊道”,加强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留。
3月6日,湖南湘江新区在回复市民提问时透露,为落实长沙市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目标,长沙已开展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从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度、交通便捷度以及宜居品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加上今年新加入的昆明,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座城市提出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分别是济南、青岛、长沙、厦门、杭州、南京、沈阳、南昌、昆明、合肥等。
或迎来新一轮扩容
目前,我国有副省级城市15座、自贸区18个、国家级新区19个。从数量上来说,国家中心城市相对较稀缺,只有9个。
“国家中心城市虽不是具体的政策工具,但一旦获批,就是系统性的利好,在机场建设、地铁申报、项目审批和税收优惠等方面,享有很大的政策倾斜。”孙不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早在2016、2017年,多地就曾掀起过一轮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热潮。
最早的5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是通过《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来确定其规划和定位的。因此,外界普遍认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期限是到2020年,2017年左右会启动新一轮的编制工作。
正是这一契机,点燃了全国各地城市争当国家中心城市的雄心。据媒体报道,当时至少有十几个城市参加。
但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国务院以批复各城市总体规划的形式,按下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添加键。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正式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今年,国家中心城市争夺战再起,山东和辽宁也定下了省内的种子选手,杭州、长沙都以此为目标开始编制新版城市规划,这是否意味着国家中心城市新一轮扩容在即?
按照新近获批的4个国家中心城市流程来看,通常是地方积极争取,所在省支持,国家发文批准。
“很有可能加快批复。”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陈耀看来,从时机上来说,目前距离西安获批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已有一段时间,而且今年受疫情影响“六稳”“六保”的任务更重,因此中央有可能会考虑放开国家中心城市的申报。
从布局来说,我国四大板块中,东、中、西部地区均有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支撑,但东北地区目前还没有布局。“因此出于布局均衡性的考量,也有必要扩容。”陈耀说。
孙不熟也认为会扩容,但批复需要有一定节奏,数量最好不要超过12个。
哪座城市有望入选
这些竞逐者中,既有万亿GDP城市,也有弱二线城市,到底谁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较大?
“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不完全是看经济实力。”陈耀表示,首先是看城市能否承担国家使命,符合国家战略布局。其次是看城市能级,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如何。另外,合理的区域分布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获批可能性最大的是沈阳。因为目前东北地区还没有布局国家中心城市,在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一个高等级的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此外,沈阳自身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是中国工业的摇篮。
在全国两会期间,沈阳市市长姜有为建议,“恳请支持并批复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导沈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可能性第二大的,是青岛和厦门。”陈耀认为,这两座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战略地位重要,青岛是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的战略支点,厦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辐射源。而且两座城市对外开放度较高,承担了大量国际性会议,也符合国家中心城市的职能定位。
孙不熟认为,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共有5个,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地区仅各有1个国家中心城市,东北地区目前尚无国家中心城市。因此,他认为希望较大的可能是沈阳、福州、南京或昆明。
目前,关于“国家中心城市”还未有统一定义,使用最多的是国家发改委在批复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文件中的表述: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陈耀建议,从国家层面,应该明确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义、作用和职能,同时还应该建立考核和退出机制,以更好发挥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19个,到2022年,中国有19个国家级新区,它们是: 兰州新区、南沙新区、西咸新区、长春新区、赣江新区、雄安新区、贵安新区、西海岸新区、福州
给兰州很正常、 陕西虽说划分为西北,但是地理人文经贸等都属于华中地区。再一个陕西已经拿到关中天水经济区政策,加之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性倾斜,要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的省份。 兰州在除了西安之外的西北省会中经济、交通的综合因素最发达的,因此兰州毋庸置疑。 再一个西咸新区现在着力打造中国新一个直辖市,所以落户兰州情理之中!别说西安直辖可能性不大、 详情参考今日兰州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个可能获批的国家级新区_2017年增设的国家级新区相关文章
2023-11-03
2023-11-02
2023-11-01
2023-11-01
2023-10-26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