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古代考生租“高考房”吗_

古代考生租“高考房”吗_

发布时间:2024-10-29 17:35:26 阅读:

每年高考,听说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休息好、别迟到,纷纷在考场周边租赁“高考房”。据说很普通的一间就得两千多;豪华一点的,还有四五千的呢!我心中暗想:这不是给孩子加压力吗?花了爹妈几千块,考不好可怎么办?假如孩子再有“择床”之病,通宵失眠,那才叫花钱找罪受呢!

古人好像没我们这么娇贵。那时的科举考试,级别比今天的高考高得多,以乡试为例,考上了就是举人,就有资格当官了。若是会试,考中进士即可点翰林,前途无量。——可也没听说那时的考生花重金包租狮子楼、天外天的。

那时的考生(叫“举子”)当然也要租房,因为乡试考场设在省城,外地举子若不租房,便只好露宿街头了。不过租的多半是“悦来”、“连升”等小客栈。有一等没钱的举子,干脆找个佛寺安身——大概也得交一点香火钱,不过比客店便宜罢了。碰巧寺里住着莺莺小姐,没准还能成就一段良缘,考不考试,倒在其次了。

那会儿有没有因考场离得远而迟到的呢?至少戏里说过。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里就有类似情节。书生柳梦梅只顾跟杜丽娘小姐在客店里卿卿我我,结果误了考试时间。等赶到考场时,人家已经散场。好在考官久闻柳生的才名,特地为他开了“B卷”,这才有了后面的状元及第。

古代考生租“高考房”吗

其实那时的举子无论在哪儿下榻,整个考试的九天中,必然有六夜要在考棚里度过。以清代乡试为例,前后三场的时间固定在农历秋八月,为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这三天。

考生需要提前一天入场,推后一天出场;所以每考一场,要在考场(叫贡院)里呆上三天两夜:头一场八日进去,十日出来;第二场十一日进去,十三日出来;第三场十四日进去,十六日出来,连中秋节也在场内过。

这六夜自然难熬:没有床铺被褥,只能在考棚里忍着。考棚倒都是单间,却十分狭小,每间宽三尺,深四尺,也就是1.33平米这么一小点儿地方。房子很矮小,站起来伸不直腰杆。房中有两块活动的号板,两边墙上有槽。白天答卷时,两块板一高一低,就是一桌一凳。到晚间把两块板放平,就是床。可睡觉时根本伸不直腿,说是睡觉,不如说是受刑!

我总觉得,从前的考生虽然不考体育,可身体肯定个个倍儿棒!你想,那时要求取功名,百里赴省、千里进京,都是少不了的节目。一路上风餐露宿、冲寒冒暑、鞍马劳顿;再加上考场中一连多日的昼夜折腾,体格儿差点儿的早就挂了,能等到跨马簪花那一天的,身板儿都差不了!

今天高考房价格高,是否包括伙食,不得而知。古代考生也要吃饭,伙食一般由国家提供。有一本明代的《宛署杂记》,其中记录北京宛平县一场乡试的花销,单是伙食的开销,就用掉两千六七百两银子(相当于五六十万元)。除了鸡鸭鱼肉等供考官老爷吃上马宴、下马宴,各种米面粮食共要吃掉近二百石,另外还提供四万九千四百零四个烧饼——这显然是给考生预备的。

到了清代,考场似乎不再提供伙食,考生只好自备干粮,饿了胡乱啃两口充饥。清末有本小说,描写晚清科考的情景。有的考生头天晚上进场时,自带一口铁锅、一只活鸡。进场后,杀鸡拔毛,划拉几把柴禾,支起锅来煮鸡汤喝——这考生能否中举,不得而知;但这动手能力和从容心态,肯定超过今天的任何一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古代考生 # 高考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