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怎么制作_思维导图怎么制作三年级
2023-04-05
当大家交流阿西莫夫,我们或许都熟悉,有人问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维导图,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朋友们一起来了解吧。
享誉全球的科普和科幻巨匠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1920年1月2日,他出生在原苏联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维奇,双亲是犹太人。3岁时,他随家庭迁居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1928年加入美国籍。
生性聪明的阿西莫夫年方5岁就在当过会计师的父亲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已能教5岁的妹妹念书了。9岁那年,他在父亲开的杂货店里首次接触到科幻杂志。这些流行刊物为阿西莫夫开启了阅读之门,使他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后来还将他引入了写作生涯。
中学时代的阿西莫夫喜欢独来独往,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毫不挑剔,什么都想学。他15岁便念完高中,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课堂。课余时间,他一边大量阅读科普和科幻作品,一边积极思考问题,同时内心也涌起了一种创作的冲动。18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被放逐的维斯塔》。21岁时,他在著名科幻编辑约翰·W·坎贝尔的点拨下,写出了科幻短篇经典《黄昏》,并一举成名。
1939年,阿西莫夫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其后又相继取得了该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55年起,他开始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从事酶学、光化学的研究。这期间,除了在部队服役的短暂岁月,他一直没有中断科普和科幻创作,并且已经写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说大师地位的几部重要作品:《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而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期的科普创作实践使阿西莫夫认识到,他不仅喜欢而且也非常擅长撰写科学类题材的作品。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由卫星上天所标志的当代科技水平。作为一名科学作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而潜心于撰写普及科学知识的书籍和文章了。
然而,创作需要充裕的时间,教学工作显然大大限制了阿西莫夫的创作活动。另外,极有自知之明的阿西莫夫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头脑和专业功底并不差,但他认为自己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而可能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于是,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1958年,他毅然不顾他那时尚未离婚的前妻的反对,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成为一名专业作家。这是阿西莫夫事业和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那时候,他已经出版了24本书。
渊博的学识和不懈的努力使阿西莫夫作品的数量迅速上升,并使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褒奖。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每天至少写作8小时,有时甚至整个星期都坐在打字机旁。一年之内,他往往能推出10部或更多的著作。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当每年修订一次的美国《名人录》征集有关他的条目时,他自述已出版过467部著作。从1950年出版第一本书《天上的小石子》(长篇科幻小说)算起,他花了237个月、近20年的时间,于1969年写完他的头100本书;往后至1979年3月,他用113个月、近9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二个100本书;而当他在1984年12月写完他的第三个100本书时,只花了69个月的时间,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以后8年左右的岁月里,他以更惊人的速度写了近200本书。在其自传《我,阿西莫夫》中附录的作品分类就有: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小品40集、历史19种、文学10种、谈《圣经》的7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科幻随笔2集、长篇科幻小说38部、科学探案2部、科幻小小说与短篇科幻故事33集、趣味短篇故事1集、短篇科学探案故事2集,以及由他主编的科幻故事118集。
阿西莫夫拥有科学家、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3种头衔,但以科幻作家最负盛名。他的科幻小说大致可分成“机器人”、“未来史系列”和“科幻侦探小说”3大类,其中以“机器人”为题材的科幻小说最为出色。他的科幻作品不仅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之上,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帮助人们扩大视野,创造性地思索未来,向未知的领域延伸、拓展。
阿西莫夫无疑也是一位卓越的人文学者,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阿西莫夫还是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位先行者,是“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
1992年4月6日清晨,一颗不平凡的大脑永远地停止了思考。全世界失去了有史以来著述最丰的作家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虽然生前他曾表示他不相信有来世,但千千万万喜爱他的读者深知,他的伟大事业和他留下的宝贵遗产已经让他获得了永生。
艾萨克·阿西莫夫,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极致的想象力及其创作的作品永远是科幻世界里最耀眼的光芒。
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六十多年前诞生的《银河帝国》系列,帝国兴衰,皇皇巨著,至今仍是所有科幻小说中最伟大的杰作!
9·11事件后,英国《卫报》报道,本·拉登正是依据《银河帝国:基地》的战争策略,建立了同名恐怖组织——基地。
在我观看电影《星球大战》时,总是感觉它在翻拍《银河帝国》的故事。
此后多少科幻作品,最高的荣誉不过是能够媲美《银河帝国》。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
这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以及之后的第零定律同样由阿西莫夫所构想。
至今还记得初中第一次看到电影《我,机器人》时思维逻辑所收到的冲击,感觉世界观都崩塌重建。之后的《终结者》、《黑客帝国》、《生化危机》系列,总是让我想起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鼻祖。
去年《三体》大热之际,趁机阅读了阿西莫夫最偏爱的作品——《神们自己》,平行宇宙的对抗,无限空间的演绎。真相,永远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最后的结局更是极致反转,精彩至极!
最近,再次拜读阿西莫夫公认最杰出的科幻作品——《永恒的终结》。一想到这部作品是在1953年完成,不得不对阿西莫夫佩服一番。有人认为对于未来拥有无限种可能的选择权,是人类为数不多可以称之为有价值的信念。亦有人看完此书战栗不止深感恐惧,个中滋味,实在难言。
阿西莫夫的科幻,有关于时间和空间、关于机器人、关于哲学、关于人性与人格……使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尽管时隔半个世纪,却没有半点时代滞后感。
有豆瓣读者评论:科幻小说不能多看,尤其是涉及终极思考的那种。因为它会轻易地把你从现实世界里抽离出来,让你看到时空是多么广大,生命是多么渺小,你的存在,甚至一切的存在是多么的无意义。它会给你带来强烈的美感,继而是空虚,最后是恐惧,最强的迷幻剂不是达利,不是平克佛洛伊德,是阿西莫夫。
但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作为天才中的天才,阿西莫夫的神奇之处绝对非常人可以理解!
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是否能根据他三十岁的表现来判断此时的为人?答案是否定的。所以,阿西莫夫身上的”科幻“标签实在是过于片面。
年过四十的阿西莫夫,或许觉得在科幻领域玩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掉头去开疆扩土。另一个取得极大成就的领域是历史题材。60年代的的作品有《希腊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埃及人》、《近东》、《黑暗时代》、《英格兰的形成》等;在70年代早期,他又写了其他几部历史作品,这些书从法国历史开始,一直写到了美国的历史和君士坦丁堡的历史。其他领域也涉猎广泛。
阿西莫夫在自传中列出的书名共计有469种,但根据第三方统计,阿西莫夫一生的作品超过500种,科幻小说占100多种。个人估算一下,从十九岁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到七十二岁去世,阿西莫夫需要平均一年写八本书,而且传世经典层出不穷,大多数作品亦是上乘之作,除了惊叹我已不知作何反应。
阿西莫夫作品,上天下海、古往今来、从恐龙到亚原子到全宇宙无所不包,从通俗小说到罗马帝国史,从科普读物到远东千年历史,从圣经指南,到科学指南,到两性生活指南……完全不给别人活路的节奏!这一次,不得不膜拜一发,叹为观止!
PS:
阿西莫夫少时在没有人教导的情况下自己学会了识字阅读,并在十一岁的时候开始尝试写作。笔下有动辄以光年、世纪计量的魄力,本人却是一个二十年如一日窝在居住地从不旅行的死宅。值得一提的是,阿西莫夫有严重的恐高症,除服役期间从未坐过飞机……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机器人三定律”在阿西莫夫于1942年发表的作品Runaround(《转圈圈》,《我,机械人》中的一个短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且成为他的很多小说,包含基地系列小说中机器人的行为准则和故事发展的线索。
扩展资料:
从1941年的短篇科幻小说《推理》开始,阿西莫夫就在“三大法则”的框架下创作了一系列短篇机器人科幻小说。他熟练运用“三大法则”,在机器人有可能违背法则的前提下逐渐展开故事。这些短篇故事极具逻辑性,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后来大都被收录在《我,机器人》(1950)和《其他机器人》(1964)这两本科幻小说集中。
在尝试了一系列短篇小说之后,阿西莫夫又创作了机器人长篇科幻小说,分别是《钢窟》(又译《钢穴》)(1953)和《裸日》(1957),内容都涉及人类侦探与机器人侦探联手破案的传奇故事,被誉为科幻与推理相结合的典范。
阿西莫夫代表作是银河帝国三部曲。银河帝国三部曲是一部经典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三部曲包括三部长篇小说与一篇短篇小说。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1年的长篇科幻小说。
是银河帝国三部曲中年代最早的一部,在这部小说里,人类还处于星际战国时代,银河帝国及其前身川陀王国皆尚未出现。
人物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
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基地,机器人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
分类: 文化/艺术 文学
解析:
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O-1992) 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艾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艾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俯仰两万年的长篇史诗!艾西莫夫特意将科幻场景巨幅拉大,在全银河的背景下架构他独有的科幻世界、借由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冶、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处处闪动著关怀人类未来的笔触,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
艾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像与高度的预言性。在他刚开始写机器人小说时,机器人学未发展出来;等到这门科技发展得相当有成果时,几乎每一本有关机器人学发展史的书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说与他发明的「机器人三定律」。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艾西莫夫以真确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杂进侦探与推理的小说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基地》、《机器人》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
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
扩展资料
阿西莫夫对人文主义抱有严肃的态度。他经常发表与其相关的演说并写文章甚至整本书来探讨。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
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晚年时,他成了美国人文主义协会的主席,担任此职务一直到他去世。
在阿西莫夫的演说及众多非小说类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他认为这个世界人口已经过剩,这种倾向继续与否将是影响未来的关键,关系到未来世界是充满了灾难与饥荒,还是能够健康发展,使其居民享有安稳舒适的生活。
在他的小说中,他也强调了这一主题。《钢穴》描绘了地球大都市的恶梦及由于人口过剩、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必须由计算机来控制的管制局面。在此书中,阿西莫夫认为人口过剩、食物短缺几乎是未来不可避免的一个特征。
阿西莫夫被认为是一位“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他自称是科幻小说中“属于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强调作品的科学性,反对粗制滥造和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萨克·阿西莫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阿西莫夫_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维导图相关文章
2023-04-05
2023-04-01
2023-03-31
2023-03-30
2023-03-22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