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摩梭人「摩梭人的禁忌」

摩梭人「摩梭人的禁忌」

发布时间:2023-08-07 17:39:47 阅读:944

在我们说摩梭人,大家可能都了解,有人想问摩梭人的禁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吧。

摩梭人属于哪个民族

摩梭人是一个未识别民族,该族群在国家的整个识别过程中,并未经中央政府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民族族别身份。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

摩梭人「摩梭人的禁忌」

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

扩展资料

摩梭人的礼仪禁忌

成人礼

成人礼是摩梭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摩梭人于13岁就视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未行成人礼的儿童一律以麻布长衫遮身,成年后男女衣饰就有所不同。

成年后即有资格走婚,但一般在16岁后才开始走婚,不少摩梭女男更推迟至20岁后才首次走婚。

摩梭人「摩梭人的禁忌」

仪式前天晚上就要做好准备,成丁者与少年伙伴一起玩至通宵达旦,雄鸡一鸣,仪式就开始了。还有感谢狗的仪式。

仪式由母亲或舅舅主持,如母亲已逝世或无舅舅的,举行成年礼的时间必须请达巴(巫师)占卜而定。

穿裙礼

仪式由母亲主持,少女踩在猪膘和粮食口袋上,由母亲为少女穿上成年服饰。仪式后,少女要呼唤狗进屋,由她给狗喂一团饭和一块猪膘肉,表达对狗的感谢。

成年后的女性要留起发辫。并可佩戴不同的饰物如耳环、戒指、手镯等,亦可拥有自己的花楼。

穿裤礼

仪式由舅父主持,少男必拿些食物,如粑粑、腊肉,到室外叫狗,给狗吃,作为人成年时对狗的感谢。少年男子手握长矛从正房的屋顶穿越而过,矛相传是摩梭人远古使用的武器之一。

长矛头上悬挂一面布旗和一把是舅舅授予甥男的长刀,作为终身携带的武器。少男换上成年服装后,达巴念祷词,然后少男向客人叩头,并用牛角杯向客人敬酒。

害羞文化

摩梭人有害羞禁忌,主要见于永宁摩梭。例如绝对不能在火塘前或有亲戚关系的人面前提及任何跟性有关的词汇。

甚至连“阿夏”、“阿注”、“处味”、“汗处巴”、“怀孕”、“遗传”、“走婚”等摩梭词也不能。否则会令对方尴尬,也是对老人不敬的行为。

而“阿达”一词也不能在其他母系亲属在场时提起,因为这暗示母亲与父亲的性关系,会令母亲尴尬。害羞文化是避免出现乱伦的一个方式,亦是为了维持母系家族稳定和谐。

宁蒗摩梭处于汉族与彝族地区,至今也没走婚习惯,亦称父亲为“阿博”,毫不害羞或尴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摩梭人礼仪禁忌

摩梭人是怎么回事?

摩梭人属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据《元史·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川滇交界的永宁地区曾是吐蕃统治地方,唐初么些部落定居于此,传至元初为三十一世,约七百多年。永宁藏语称“答蓝”,摩梭语称“吕底”,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时,途经此地,始定名为“永宁”。永宁从元代开始建立永宁州,后升为永宁府,因摩梭人部落首领率众归顺并随军征战有功,赐袭永宁土司和蒗 蕖土司职衔,历经明、清、民国至1956年民主改革时止,阿姓土酋共传38任土司。宁菠县摩梭人的家庭组织在与其他民族杂居的翠玉、新营盘、大兴、红旗、红桥等地,以父系家庭为多。而泸沽湖畔的永宁聚居区,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

摩梭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旧时,摩梭地区以农牧经济为主,还擅长赶马经商和家庭手工业(纺织、缝制、酿酒、打牛奶、做酥油等),但由于处在封建领主经济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民主改革以来,摩梭地区的各项事业建设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摩梭人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朝山节最为隆重。凡有年满12岁男、女孩子的人家,都要在正月初一举行成丁礼,摩梭人称“里给”或“毯给”,即穿裤子或裙子。每年农历7月25日,永宁的摩梭人要身着盛装步行或骑马,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这叫“转女山”。其间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对歌等活动,并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女趁机结交阿夏。

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称为“达巴教”,与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教有密切联系,不过达巴教的发展比东巴教缓慢,其形态亦因巫师达巴而得名,它没有系统的教义和经书,也无宗教组织和寺庙,只有几十部(回)口诵经,另有一种占卜经(俗称算日子书),是用32个不同形体的原始图画文字书写的。据研究,藏传佛教约在宋末元初从四川藏区传入宁蒗摩梭人地区,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他们的主要宗教。最早传入的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花教)和噶举派(白教),至清代传入格鲁派(黄教),由于受到当地封建统治者的扶持,格鲁派的势力和影响居各教派之首。永宁摩梭人的藏传佛教活动,受当地土司的管理,寺院上层僧侣不能参与土司的统治,政教是相对分开的。然而寺院的行政大权又必须由土司的直系亲属,一般由土司之弟掌握,并实行世袭制,使封建土司统治与宗教融为一体,相互利用,相互依存,但始终未形成政教合一制度。

摩梭人能歌善舞,较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称打跳),“甲”为美好之意,“ 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为美好而舞蹈。领舞者吹竹笛伴奏,舞者一律面向火堆,男女紧挽手臂,五指交*合扣,逆时针方向环动歌舞,时而加入呼喊声,气氛欢快热烈。

摩梭人属于哪个民族?

摩梭人是一个未识别民族,该族群在国家的整个识别过程中,并未经中央政府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民族族别身份。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

音乐舞蹈

摩梭人能歌善舞,较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称打跳),“甲”为美好之意,“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为美好的时辰而舞蹈、美丽的舞蹈。摩梭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摩梭人的音乐,除了丧葬词,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高亢豪放的,固定的音乐曲调有《阿哈巴拉》、《玛答打》、《打麦调》、《绩麻调》、《丧葬调》、《摇篮曲》、《赞美格姆女神歌》、《甲搓括》即《打跳曲》等,摩梭人吸收了藏、汉音乐,尤其是受藏传佛教音乐的影响,将本民族的一些音乐曲调有所改变,而有些古老的曲调现已失传。

摩梭人属于哪个民族?纳西族?彝族?他们讲什么语言?

摩梭人是居住在四川与云南界湖泸沽湖周围的一个群体,在云南省被划分为纳西族,在四川省被划分为蒙古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摩梭语。

泸沽湖畔摩梭人

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泸沽湖畔,世代居住着摩梭人,约有5万左右人口,世代以打猎捕鱼为生,主食以包米和土豆主,放牧牛羊,过着很是贫穷的生活。

摩梭人没有自己民族文字,又因人口太少,被纳入纳西族,其文化自成一体,又与周围民族相互影响,信奉藏传佛教,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摩梭人走婚并非原始的母系氏族制度,是明清两代封建土司制度下的产物。成人礼是摩梭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摩梭人于13岁就视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未行成人礼的儿童一律以麻布长衫遮身。成年后即可走婚,所以女孩13、4岁就成为母亲。

走婚是摩梭人特有的风俗习俗,摩梭人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但是婚姻却也族人认可,男女关系相对稳定。母亲在家庭中绝对权威,掌管一切,母亲替女儿选夫,通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男子白天回自己家劳动,晚上女孩子住宿,如果女方家有体力活,可以请他留下帮忙,当年过节女方到男方家探望,双方就像亲戚一样走动。男方没有抚养小孩的义务,当然男方年迈时小孩也没有赡养义务,白天女方家里有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到了晚上,所有的“阿注”都要与自己的“阿夏”家约会住宿。世代的父亲在白天都不和妻子孩子生活在一起,当父亲老了走婚困难时,孩子们可以去他家探望。如今当地的摩梭人生活条件大为提高,国家为他们创办学校,摩梭人的后代如今都进了学堂,有些考上山外的名牌大学,当然也就无法走婚了,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孩子,还有走婚生娃的习俗。同船的男生大赞走婚好,可以减少很多婆媳矛盾,兄弟姐妹也能和睦相处,不会为鸡零狗碎的琐事吵的一地鸡毛。

当地大部分摩梭人都把自己的房屋租给外地人做旅游民宿,自己一家人再建一所小屋居住,每年都有几十万的租金收入,另外村中组织他们在码头做游船生意,每天按时上下班,8位游人一船,每人50元,特例需请示村长,每天的收入都要上交村里,年终再按每户分红,过着简单的集体主义生活。

上午,我们坐游船摩梭人的游船到里务比岛 。位于泸沽湖的中南部,与吐布半岛将泸沽湖一分为二,西北与蛇岛相望。岛屿的一侧为 石笋,成为天然的码头,一条蜿蜒的小道直接通往岛屿的顶部,道路旁边有许多杜鹃花以及野樱桃树。花丛的 尽头为 藏传佛教寺院里务比寺,里务比岛与谢瓦俄岛,里格岛并称为泸沽湖蓬莱三岛。里务比岛是湖中五个全岛中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一个。“里务比岛”在摩梭语言是“中间歇歇脚”的意思。以岛为界,岛的北部化为四川境地,以南则为云南境界。

阿哥坐在船头划桨向前行驶,阿妹坐船尾把握方向,摩梭人的阿哥阿妹是亲兄妹,兄妹俩默契合作,环岛漫游。游人身穿救生衣坐在船中间,欣赏着,观望着泸沽湖美丽景色。小船划到岛北面时,阿妹问我们,看看此处的湖水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即刻观看湖面,哇,清透的湖水怎么会有两种颜色,有深有浅,12米深的湖底绿植尽收眼底,像一幅山水画。阿哥说此处有地下泉水,可以直接饮用,远离尘世,地处深山的泸沽湖一汪清泉,清澈见底,十几米深的湖水似乎可以伸手触底。惊奇的游人们一边大赞泸沽湖之美,一边伸手掬起湖水品尝,一种凉凉的,甜甜的,甘露的泉水,沁人心脾。

摩梭人「摩梭人的禁忌」

湖面上成群的野鸭子,自由自在,逐鱼戏水,好不自在。水性杨花盛开着白色的小花,星星点点,随风飘扬,点缀湖间。空中的海鸥跟随着游船上下飞舞,游人们抛洒面包屑,引出大批海鸥争相逐食,近距离观看海鸥,引得游人们一阵阵欢呼,纷纷抓拍,与海鸥合影留念。

兄妹黝黑的皮肤是高原气候的亲切馈赠,强烈的紫外线2天也使我显现本色,阿妹友好提醒我用围巾遮盖我的面部,与阿妹闲聊之间,对摩梭人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大家诚邀阿妹唱歌,阿妹也不推辞,一展歌喉,如同百灵鸟,歌声婉转清脆,飘荡在湖面上,博得众人阵阵掌声。阿哥则总是微笑,不多言语,有问也应着。

阿妹遗憾的说,他们的孩子们虽然都上学读书,但对于摩梭人的山歌却不热衷学习,终究有一天会失传的。

游岛回来,码头岸边,有一位当地老奶奶在卖苹果,苹果紫红色,不同于其他地方,我停下脚步,拿起一个,放在鼻子下,使劲嗅着,一股淡淡的果香,刺激着我的味蕾,老奶奶热情的介绍说,这是泸沽湖当地的高原糖心苹果很甜很甜。在这远离尘嚣,海拔2865米处的高原地带,泸沽湖岸边,长长的日照,生长的苹果绝对,10元3斤,就地用纯净水洗了一个,一口咬下去,那种口感绝对是我前世味蕾未曾感觉过的,浓郁的清香,脆甜,于是欢快的吃起来。

美丽的泸沽湖,神秘的女儿国,传说中的摩梭人,终于目睹芳容,情结释然。

再见,还会再见泸沽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禁忌

摩梭人「摩梭人的禁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