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多久可以恢复 为什么突然乳糖不耐受了
2024-03-04
当我们交流清华北大不想让中科大回北京,我们或许都了解,有人问为什么去清华不去中科大,这到底是咋回事?希望网友们会喜欢。
报考季刚过,许多的学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报考清华北大是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他们废寝忘食,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考上这两所学校。
但是却有一所中学的八名考生,集体放弃这两所学校的志愿,有许多人发出疑问,这是咋想的?
这其实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这八名的考生想法很简单一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学校,据有关媒体报道,这次放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八名考生,都来自安徽毫州第一中学,今年高考成绩发榜时,他们的成绩全都超过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虽然有的学生已经获得相关录取承诺,但是这八名学生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专业规划,报考其他学校。
长时间以来,人们形成一种观念,高分考生必须报考清华北大,分数不够也冒险冲一冲,这种想法,使许多考生陷入迷失。现在毫州第一中学,八名考生不约而同放弃清华北大 ,让许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我们冷静下来,去仔细思考这八名看似不走寻常路的考生,或许可以理解他们放弃清华北大并非疯狂,而是一种独立和理性,他们有权利,有头脑,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喜欢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只为了理想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清华和北大,从生源方面来讲,清华是比较强于中科大的,这是因为国内很多高分考生只认准清华大学这个牌子,但是从学风方面来讲,中科大的学生更加的纯粹,而且学生更加自信,中科大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全国最好的学校毕业,我孩子目前在中科大读书,我有问过他,他说中科大学生比较单纯,没有这么势力。
中科大出国的非常多,而且出国以后都在国外名校读书。仅仅从学术方面讲,没有哪所大学能和中科大相比,毫无疑问中科大是中国理科最好的大学。理科是基础的基础,国外顶级大学都是在理科方面有很深造诣的高校。综合大的学术水平更符合一流大学。
归根到底,大学还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过分嘈杂的环境,并不有利于大学的发展,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学子专心致志的在里面,读书学习,是一个做真正做学问的地方,也是非常有前途有前景的,我为孩子的正确选择感到自豪。
当然比不上了,清华北大是中国公认的TOP2,中科大也就是勉强进前十吧,前五进不去。那种说法要怎么理解呢?是拼了命也要上中科大?还是上了中科大后会有生命危险……总之,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绝大部分是不会选择中科大的。
迁校哪儿那么容易的事情?至少涉及学校建设的硬件和师资的软件安排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作为一所大学,新建或者迁建学校,首先都需当地政府安排大面积土地,然后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建设校区,而建设其中因为学校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招标、投标、电力、水力等N多事项,实在不是短期内、若干人即可解决的事情,简言之,这是一项需要耗费不可计数费用、不可计数人力的事情,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没有特殊目的、没有特俗收益的话,显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迁建。
软件方面,如果是迁建,学生相对容易安排,毕竟没有那么多行李,那么多杂事,而作为老师是十分难于安置的,因为牵涉到已经退休教师今后保障问题,在任教师的家庭、子女教育,还需兼顾考虑在任教师生活等等一些列事情,包括一些可能发生的老师离职、招聘等等,所以极其复杂。
所以,中国科技大学即使是中国科学院直属大学,想要迁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特殊收益,那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迁回北京、上海的,也不可能迁到其他地方重建的。
多说一句的是,基于上述原因,很多高校都是异地重新建立分校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的多,而且效果很好。
重庆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这种说法要重。学校的建筑,学生的家庭条件以及学校学风的建设等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的起源是来自于刘达传的传记中,刘达传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党委书记,这句话最早出现在60年代,一直到现在,还在口口相传。我们搞清楚了这句话的出处以及时间之后,再来分析相对来说就会更加客观一点。
为什么说穷清华附北大呢?第一,我们要从学校的建筑风格来看。因为清华校园的面积很大,并且非常空旷。那个时候的人们说清华空旷的像农村一样。而北大整体建筑比较豪华,连校门都是宫殿式的。所以从外观上来看确实是北大比清华富有一些。当然这只是表象。也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说法,并没有谁来深究。
第二,我们要从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在那个年代,能够上北大的很多都是家境比较好的,或者是高干子弟。所以说富北大有这一说法,也有整个北大学子的家庭背景,撑起来的原因在里面。而上清华的学生,因为在当时清华是以理科为主流的学校所以,想上清华的,很多都是想通过学习技术,找一份技术性的工作。从这儿就可以看得出来,在那个年代,上清华的学生家境相对贫寒。所以就有穷清华富北大这个说法了。
其次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不要命的中科大这种说法。因为中科大治学特别严,课程也特别重,这是很多人都知晓的。中科大在教学方针上采取的是重,紧,深。其中,重,指的是科大的学生课程比较重。紧,指的是科大的学生学习时间很紧张。深,指的是科大的课程,知识层面比较深刻,所以在当时就有不要命的中科大这种说法。
中科大多次想迁回北京,毕竟它要依托中科院办学,但安徽省一直极力挽留,就没有走成。安徽省还争取到了下放的中科院研究所,一跃而为科教名城。如今,安徽现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两个国家大科学工程。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经跻身世界大学的行列,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 首创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在中国古代,江西曾经以文化、教育发达闻名于世。特别是在宋朝、明朝时期,江西走出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被誉为“人杰地灵甲天下,满朝文武半江西”。
但在清朝末年以来,江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逐渐丧失了昔日的辉煌。当全国各地都在兴办新式学堂时,江西无动于衷。直到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江西才开始兴办新式学堂。这时候,已经落后其余省份一大截了。
时至今日,江西的高等教育依然稍显薄弱。
鲜为人知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江西曾经一下子拥有3所顶级大学。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三所大学,在江西开办了分校。
1969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一个通知----《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自这个文件出来前后,北京的很多高校都开始向其他省迁移了!而在1969年5月的时候,清华大学选择在江西办理分校!同年6月的时候,北京大学也选定在江西开办分校!
但是根据老一辈人的说法,当时三所高校到了江西也并非是真正为了办学,基本就是在江西干体力活了!所以他们对江西的印象其实是很艰苦的!
当时清华和北大在江西的校址也都比较近,都在江西南昌南昌县的五星垦殖场!而人民大学是在江西鹰潭市余江县!
据说当时在70年代,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化,苏联传言要对中国的核心城市实施核武器!而当时也就北京是核心城市了,为了以防万一,当时很多高校也就开始外迁了!但是到了后来,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缓和了,所有高校也就陆续迁都了!这也就在江西留下了这么一段故事了!
但在当时高校外迁的时候,也的确有部分高校留在了当时省市,并没有回京,比如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当时这个中国科学科技大学是先选择河南的,但是河南拒绝了,后来提议要去湖北,湖北也没要,然后又选择江西,可惜江西也没有接受!最后安徽果断主动收纳!
现在这些省想想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而巧合的是这个科大最终没有回京,留在了安徽!截止到现在,给安徽的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于为什么科大没能回京,原因之一据说当时北京校址被铁道部给占了!
不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虽然撤回了江西,但他们与江西结下了两年情谊,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亡。40多年来,不断有曾经在鲤鱼洲生活、学习过的师生旧地重游,寻找难忘的记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清华北大不想让中科大回北京「为什么去清华不去中科大」相关文章
2024-03-04
2024-03-03
2024-02-26
2024-02-22
2024-02-20
2024-02-03